“仙崿”石刻在河南鹤壁大伾山,
王铎于明
崇祯十七年(1644年)创作,清
康熙十一年(1672年)由浚县知县刘德新差人刻于石壁。
“仙崿”二字体现了
王铎融合自然景观美与
书法美的创作理念,其笔法结合篆隶
魏碑的特点,如“崿”字右侧的“由”部分突出
魏碑内圆外方的特征。笔法遒劲,风格独特,
书法艺术价值极高。
“仙崿”一词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汇,但可以理解为形容如同仙境一般高峻、险峻的山崖,或者指仙境中的山崖。
大伾山摩崖大佛及石刻,位于河南鹤壁浚县城内大伾山东部的
天宁寺院内及其附近。摩崖大佛开凿于北朝十六国后赵时期,现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伾山
摩崖石刻有《大伾山铭》摩崖题记、准敕不停废记碑、鲁元翰摩崖题记、龙洞及康显侯告碑、
王阳明摩崖题诗、
王铎摩崖题字等。
王铎,字觉斯(之),号十樵、嵩樵、痴庵、痴仙道人、烟潭渔叟,明末清初大臣、
书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