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毓哲”匾额,位于福建三明南溪书院,清朝康熙皇帝御笔亲书。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鉴于朱熹在理学、教育及治国理论方面的卓越贡献,康熙皇帝特赐“文山毓哲”匾额于南溪书院,以表彰朱熹的学术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文山”二字,直接指向了朱熹的诞生地——尤溪县南溪书院,这里不仅是朱熹思想的发源地,也是后世学子缅怀先贤、研习理学的重要场所。
 
“毓哲”则寓意深远,既包含了无私奉献、博大无私的高尚品德,又彰显了精明能干、卓而不凡的才智与成就,是对朱熹及其教育理念的高度概括与赞扬。
 匾额欣赏:福建三明南溪书院“文山毓哲”
南溪书院,原为朱熹的诞生故居地,始建于南宋嘉熙元年(1237年),是古代与朱熹密切相关的二十八所书院之一。书院历经沧桑,多次修缮,至清康熙年间,在通判杨毓健的倡议与捐资下,进行了一次重要的重修工作。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又号紫阳,世称晦庵先生、朱文公,南宋理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的人,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朱熹的哲学体系以“二程”的理本论为基础,吸取D太极说、张载的气本论及佛、道教思想而形成。与“二程”学说合称为“程朱理学”。其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官方哲学。

上一篇:楹联欣赏:慕子陵和靖之高节,贻百世千秋以美文 下一篇:石刻欣赏:山东泰安泰山极顶“五岳独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