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飘璧水”匾额在广西河池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黄金镇北盛村排沙屯温庆寿家,刻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为时任罗城县(今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儒学教谕龙之文给国学生温中道题写的匾额。
“英飘璧水”是一个典雅而庄重的典故词,通常用于赞美学校(尤其是最高学府)人才辈出、文风鼎盛的景象。
英飘:英的本义是花,引申为精华、杰出的人才(如“精英”)。飘就是飘扬,飞扬。在此引申为涌现、彰显、汇聚。
英飘合指:英才涌现,荟萃一堂。
璧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典故词,特指古代的最高学府——太学。源自《周礼》对明堂建筑的记载。古代太学(或辟雍)的建筑形制,四周以水环绕,水形如玉璧(圆形,中间有孔),故称“璧池”、“璧沼”或“璧水”。
后世便用“璧水”作为国子监、太学等国家级学校的代称,象征着文化的正统与教育的最高殿堂。
“英飘璧水”的整体含义是:(在)国家的最高学府里,英才俊杰汇聚一堂,不断涌现。即龙之文赞扬温中道才学出众,卓尔不凡,这既是赞誉也是勉励,表达了龙之文对学生的深厚期待,希望学子都能学有所成,英才辈出。
此匾虽历经岁月洗礼,却依旧能让我们感受到那份真挚的师生情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