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抚琴动操群山皆响
下联:杂花生树流鹦乱飞
 
“抚琴动操群山皆响,杂花生树流鹦乱飞”意境绝佳、广为传颂的集句名联,描绘了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生机盎然的春日盛景,清末民国初书法家张伯英书写。
 
上联“抚琴动操群山皆响”:抚琴,弹琴。动操,操弄琴曲,开始弹奏。“操”指琴曲,如《高山流水》。群山皆响,群山都发出回响,产生共鸣。
 
上联意境源头可追溯至《列子·汤问》中伯牙鼓琴志在高山的典故,但直接文辞化用自南朝文风。其中蕴含的山水感应思想,被后人凝练为“抚琴动操群山皆响”。
 
宋史·隐逸传》:南阳人宗炳,好山水,爱远游,西陟荆、巫,南登衡、岳,因而结宇衡山,欲怀尚平之志。有疾还江陵,叹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谓人曰:“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
 
下联“杂花生树流鹦乱飞”:杂花,各种各样的野花。生树,生长在树上(或树木丛生之处)。流莺,飞行不定的黄莺鸟。乱飞,形容莺鸟穿梭飞舞,活泼热闹。
 
下联出自南朝梁·丘迟 《与陈伯之书》: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
 楹联欣赏:抚琴动操群山皆响,杂花生树流鹦乱飞(张伯英楷书)
这副对联是后人将这两句描绘山水清音与江南春色的名句集成一联,因其意境高远,对仗工巧,遂成千古绝唱。
 
张伯英,字勺圃,谱名启让、别署云龙山民、榆庄老农,晚号东涯老人、老勺、勺叟,室名远山楼,小来禽馆,清末民国初书法家。
 
张伯英书法以行楷最有成就,亦擅篆隶。楷书结构紧敛而不拘谨,字体规整端庄、方圆兼备,既宽博雄放又紧凑严密,内多劲力。行楷朴实秀逸,古拙自然。
 
清末民初之际,张伯英赵声伯并称南北二家,又与傅增湘、华世奎、郑孝胥并称书法四大家。北京前门大栅栏“亿兆棉织百货店”、琉璃厂西大街“观复斋”、东大街“墨缘阁”的牌匾,皆为伯英所书,依然高悬门前。
 
北京西城西单饭店旧址上的石匾“西单饭店”,也是张伯英所题,张伯英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画家齐白石的老师。
 匾额欣赏:北京西城西单饭店旧址“西单饭店”

上一篇:匾额欣赏:山西临汾鼓楼铁佛寺“大云寺” 下一篇:石刻欣赏:福建福州鼓山摩崖石刻“静坐读书各得半日、清风明月不用一钱”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