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陵桥”匾额在甘肃定西渭源县灞陵桥桥头,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灞陵桥重修时,乡贤裴建准撰书。
灞陵桥,有“渭河第一桥”之称,又名卧桥、握桥,借用长安灞陵桥命名为渭源灞陵桥,因为渭源、长安皆饮渭河水之缘故。
渭源霸陵桥有着600多年历史,被誉为千里渭河第一桥。这座桥之所以第一,主要和渭河有密切的关系。《水经注》说,“渭水出陇西首阳县渭谷亭南鸟鼠山”。《尚书·禹贡》载,“大禹导渭自鸟鼠同穴山,渭水出焉”。而鸟鼠山在渭源境内,说明渭源即渭水之源,而霸陵桥自然是渭河第一桥了。
灞陵桥初为平桥,如今的灞陵桥是民国时期的古桥遗存,修缮后的桥身由单梁变成叠梁,是现存唯一的无桥墩伸臂木梁拱桥,桥不用一钉一铆,仅仅通过木头纵横相贯、交错搭接构造而成,展现了较高的造桥工艺,是这类桥梁的标本,建筑大师茅以升在其《桥梁史》中对它的评价仅次于河北赵州同济桥,入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长虹似蛟龙的灞陵廊桥,因其可与北宋名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梁虹桥相媲美,而成为渭源县和定西市旅游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