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瘦西湖东大门的匾额“瘦西湖”,当代书法家林散之题写。
“瘦西湖”本名保障河,它原来是一段自然河道,经过历代的疏浚治理,建造园林,逐步发展而成。
乾隆年间,钱塘诗人汪沆(hang)多次往返于天津、杭州、扬州之间。汪沆在扬州游览后感慨万千,认为保障河两岸的风光不逊于家乡杭州的西湖,写了一首绝句《咏保障河》:
垂柳不断接残芜,
雁齿红桥俨画图。
也是销金一锅子,
故应唤作瘦西湖 。
在诗人眼中,扬州和杭州一样,市井繁荣,故称“销金锅子”。因为他的这首绝句,保障河便有了另一个名字“瘦西湖”流传至今。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唯有扬州的西湖以其独特的风姿留得这一恰如其分的“瘦”字。

林散之,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左耳、江上老人等,诗人、书画家,尤擅草书。
林散之对瘦西湖非常偏爱,1967年的秋天,林散之还为瘦西湖写下 《瘦西湖晚归二首》,其中一首写道:
“秋来衰柳尚婆娑,冷透西风卷尽波。最是瘦西湖畔月,也随青女斗嫦娥。〞
此诗在《江上诗存》中有记载,李不殊提供的另一个版本的瘦西湖《晚归》却是五言律诗:
“既爱西湖清,更爱西湖瘦。虛籁寒□吹,微波绿仍皱。湖上一人来,我生欣在宥。不问贝叶声,时听莲花漏。山木不妨怀,天乐喜能奏。枫叶晚萧萧,正是归时候。如火夕阳红,薰得衣裳透。”
1973年春秋,林散之先后两次游览瘦西湖,每次游玩,他总是游兴甚浓诗情勃发,用诗的形式记录他在瘦西湖的见闻和感受:
“大地春回岁月新,瘦西湖上客来频。枝头鸟语花含笑,一样心情接贵宾。”
“微波犹溯木兰舟 ,湖上重来认旧游。自愧腰无十万贯,烟花三月负扬州。”
为瘦西湖题写匾额的那天,老人回到太平巷非常兴奋,遂作诗赞瘦西湖的美景:“茉莉开罢又荼蘼,正是扬州四月时。 雨后烟聚无限碧,媚人颜色笑西施。〞并写下了被人们广为传通的名句:“漫说西湖瘦如此,正因能瘦比西施,玉环飞燕各成态,岂以风姿较瘦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