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岂能尽如人意
下联:但求无愧于心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是一副流传极广、深入人心的处世格言联,以其通达的智慧和豁达的态度,成为无数人用以自勉的座右铭,清末文人官员吕景端书写。
上联“岂能尽如人意”:岂能,怎么能,哪里能够。以反问的语气,表达一种对现实的清醒认知。尽,完全,全部。如人意,符合他人的心意、期望。
上联道出了一个客观现实:(世事纷繁,人心各异)一个人的言行,怎么可能完全符合所有人的心意呢?它旨在破除人们追求“人人满意”的完美主义幻象,从而从迎合他人的疲惫中解脱出来。
下联“但求无愧于心”:但求,只希望,只要求。无愧于心,面对自己的内心,毫无愧疚之感。
下联指明了为人处世的根本准则和最终裁判:只求在面对自己的内心时,能够毫无愧疚。

此联据传出自明代开国元勋刘基(刘伯温)的《官箴》自勉联。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深知世事复杂、人心难测,此联正是他一生为官、处世经验的深刻总结。
这副对联是治愈“讨好型人格”和“过度在意他人看法”的良药,是充满智慧光芒的处世箴言,时时提醒着我们自己:世事我曾抗争,得失不必在我;但求心灯一盏,照亮来时之路。
吕景端(1859—1930),字幼舲,号蛰庵,又号药禅,江苏武进人。举人。官内阁中书,后入盛宣怀幕。淞滨吟社成员。
吕景端书法上工行楷,雄浑清隽,为时人所重。晚年吕景端寓居上海,以卖字为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