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品地清于在山水
下联:情怀静若当风兰
 
“品地清于在山水,情怀静若当风兰”是一副赞誉人品高洁、性情娴雅的格言联,清代书法家梁同书书写。
 
上联“品地清于在山水”:品地指人的品格、品性。“地”有质地、根基之意。清就是清高、纯洁、脱俗。在山水,置身于山水之间。山水在中国文化中是远离尘嚣、自然纯净的象征。
 
上联的妙处在于比较,品格之清高,更胜于置身于山水之间所感受到的那种清逸。通常我们说一个人有“林泉之志”,是赞美他向往山水之清。而此联更进一步,认为其内在的品格(品地)比外在的山水环境(在山水)本身还要清澈高洁。这是对人品的极高赞誉。
 
下联“情怀静若当风兰”:情怀指心境、胸怀、情感。静即安宁、平和、娴雅。当风兰,迎风而立、静静开放的兰花。
 
下联以“兰”为喻,极为精当,胸怀之宁静,就如同那在微风中悄然绽放的兰花。兰花是君子之花的代表,其香清幽,其态娴雅。“当风”二字,赋予了静景以动态,描绘出兰花在风中既不屈服也不躁动的安然之态,以此比喻一种内在安定、不为外境所扰的高雅情怀。
 
这副对联通过两个精妙的比喻,勾勒出一个完美的君子形象。联中选用的“山水”和“兰”,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品德的经典象征。此联将它们化用为衡量人格的标尺,表达了对这种理想人格的向往与推崇。
 楹联欣赏:品地清于在山水,情怀静若当风兰(梁同书行书)
梁同书,字元颖,号山舟,晚年自署不翁、新吾长翁,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书法家。
 
梁同书是大学士梁诗正之子,于乾隆十二年(1747)中举人,十七年(1752)特赐进士。
 
梁同书家学渊源,其父奉敕编过《三希堂法帖》,他自幼接触书法,初学颜真卿、柳公权,中年以后又取法米芾,70岁以后融会贯通,纯任自然。
 
梁同书的书法久负盛名,所书碑刻极多。工于楷、行书,到晚年犹能写蝇头小楷,其书大字结体谨严,小楷秀逸,尤为精到。与刘墉翁方纲王文治并称“清四大家”,又与梁巘并称“二梁”。
 
梁同书主张不拘泥于前人的成法,强调在创作中自出胸臆,其书法声名远播到琉球、朝鲜和日本。

上一篇:匾额欣赏:江苏南京金粟庵山门“金粟庵” 下一篇:没有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