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粟庵”位于南京秦淮集庆门东侧,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相传与
顾恺之及瓦官寺渊源颇深,因东晋大画家
顾恺之在此绘金粟如来维摩诘示疾壁画而得名。
“庵”通常指尼姑居住的地方,但庵在古时指的是一种类似茅棚的小草屋,即所谓的“结草为庵”。旧时文人墨客的书斋亦称“庵”。自汉代以后,建了一些专供佛徒尼姑居住的庵堂,于是“庵”也就成了
佛教女子出家行佛事的专用建筑名称了。
顾恺之为瓦官寺作维摩诘居士像时,曾在一个茅屋里打腹稿,因维摩诘的别号是“金粟如来”,所以这处草庵被称为“
金粟庵”。
“
金粟来仪”就是
佛教文化中的典故用语,意指佛陀或菩萨示现人间以弘法利生,象征
佛教兴盛祥瑞。
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省无锡市)人,东晋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
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赵朴初是著名的
佛教学者、居士和社会活动家,除了研究佛学,
赵朴初坚持了一辈子的,那就是书法,并将佛学精粹融化到自己的书法艺术中,他为神州大地多处寺庙名胜题有匾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