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春深”匾额在云南昆明鸣凤山太和宫西大门照壁,为明代遗存。
 
太和宫金殿,又名铜瓦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开始修建,明崇祯十年(1637年)被移至大理鸡足山,后在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铸。
 
现存金殿为清康熙十年(1671年)平西王吴三桂主持重建,整体以黄铜铸造,是中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全铜大殿,现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和宫西大门照壁上有着明代就留下了的“鹦鹉春深”四个大字,饱满有力。
 
“鹦鹉春深”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花底杯莫停,与君共绿醺。鹦鹉鸣时,夜深还起舞。绿醺荡漾兮,悠然心往之。"现作为一个汉语成语出现。
 
其中“鹦鹉春深”用来形容鹦鹉的欢快和兴高采烈,意思是形容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景象,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情感欢畅或者是心旷神怡。此成语也常用于形容春日阳光明媚、气温宜人、景色宜人的美好环境,寓意生机勃勃、充满希望。
 匾额欣赏:云南昆明鸣凤山太和宫“鹦鹉春深”

上一篇:楹联欣赏:如此风神惟须饮酒,既佳光景当得剧棋(赵之谦行书) 下一篇:没有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