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何可一日无竹
下联:恨不十年读书
楹联“何可一日无竹,恨不十年读书”是一副表达对竹之钟爱、对书之渴求的经典对联,充满了文人的雅致与对知识的谦卑。其上下联分别出自两位不同的名家,是一副集句联。近现代出版家、教育家、爱国实业家张元济书写。
上联“何可一日无竹”: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源自东晋名士王徽之(书圣王羲之之子)的故事。他暂住别人的房子,也要命人种竹,认为“不可一日无此君”。这里的“竹”已超越了植物本身,成为高洁品格、脱俗气节和清雅生活的象征。
上联表达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依赖和追求,是文人将自身情操物化于竹的体现。苏轼亦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句,异曲同工。
下联“恨不十年读书”:出自南北朝·沈攸之(一说为南朝宋将军)之语,见于《南史·沈攸之传》,(沈攸之晚年开始勤奋学习)尝叹曰:“早知穷达有命,恨不十年读书。”
下联表达的是一种对知识的极度渴望和虚怀若谷的求学精神。“恨不”二字,充满了追悔与急切,是一种认识到学问无穷后的谦卑与自省。这并非真的只差十年,而是表达一种“学然后知不足”的深切感受。
这副对联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将文人的两种核心追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无竹”是外在生活环境的缺憾,关乎气节与风雅。“读书”是内在精神世界的需求,关乎学识与修养。此联上联的率真任性与下联的深沉感慨,都带有鲜明的魏晋名士风度,体现了中国文人“清高”与“谦逊”并存的独特气质。

张元济,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中国近现代出版家、教育家、爱国实业家、版本目录学家、藏书家。
张元济被誉为“中国现代出版第一人”,一生为中国近代出版、文化、教育、学术诸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他主持下,商务印书馆从一个印书作坊发展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出版企业。
张元济虽然以出版家、学者身份著称,但其书法植根于颜真卿书体,融合个人社会实践与艺术体验,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探索新境界。
上一篇:石刻欣赏:江苏无锡鼋头渚“鼋渚春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