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归石”石刻在福建福州鼓山灵源洞边,宋代书法家蔡襄所题。
鼓山摩崖石刻,位于福建福州鼓山,也是鼓山名胜之一。鼓山摩崖石刻始刻于北宋,延伸至当代,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源洞四周悬崖峭璧,刻满了自宋以来的历代题咏,荟集了篆、隶、行、草、楷各体书法。
传说在宋庆历六年(1046)的一个傍晚,福州知州蔡襄带领几位僚属,漫步在风景如画的鼓山。随着晚风的轻抚,他们沉醉于这片美景,竟忘却了时间的流转。当暮色渐渐笼罩,他们依然依依不舍。在这情景中,蔡襄的灵感涌动,他挥毫泼墨,以遒劲有力的笔触,在灵源洞蹴鳌桥东端的岩壁上,留下了“忘归石”三个大字。
“忘归石”题刻,不仅是鼓山众多摩崖石刻中历史最为悠久的珍品,更展现了蔡襄书法艺术的卓越成就。其笔力雄健、结构严谨,尽显大家风范。

蔡襄,字君谟,北宋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蔡襄擅长书法,其楷书上承颜真卿,端庄谨严,体格恢宏,点画无丝毫苟且;行书则潇洒简逸,颇得晋人韵致。他力求去除时俗流弊,另辟蹊径,下开苏轼、黄庭坚、米芾等新风,连接唐、宋两朝书风嬗递,身兼尚法和尚意两种艺术追求,在中国书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蔡襄在宋庆历、嘉祐年间曾两度担任福州知府,除了《忘归石》外,他还留下了《万安桥记》《昼锦堂记》等碑刻,以及鼓山灵源洞的楷书《国师岩》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