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量最大的摩崖题刻“海阔”“天空”出自何人之手,数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字高2.72米、宽2米,没有署名。
题刻的落款大多在两侧,有的呈上下对称。“海阔”的右上角镌刻“康熙壬子秋八月”,明确了题刻的时间是1672年。按照惯例,作者姓名应镌刻在“天空”的左下角,结果却是镌刻在右上角。
在“天空”石刻右上侧发现“靖南王题”四字旁款,对于解决该题刻作者是谁的问题,可谓重大发现。

海阔”“天空”刻于1672年。这一年,耿精忠刚坐上靖南王王爷位置不久,正忙着接管福建军政大权,同时,暗地里谋划造反。康熙十二年(1673),清廷下诏撤“三藩”。次年,耿精忠造反,蓄发恢复衣冠,与吴三桂合兵入江西,被清军镇压,遂降。康熙二十一年(1682)正月,“三藩之乱”彻底平息,康熙帝即诏将耿精忠凌迟处死,他所建造的耿王府也被废。照此推测,“海阔”“天空”摩崖石刻落款署名应该就是在这前后被凿掉的。
耿精忠,辽东盖州卫人(今营口盖州),清朝靖南王,耿继茂之子,祖父耿仲明。耿仲明原为明朝将领,后叛明降清,编入汉军正黄旗,并在征战中以功受封为靖南王。耿继茂袭爵驻广州,顺治十七年(1660)移驻福州。康熙十年(1671),耿继茂死。康熙帝诏由耿精忠袭父爵,仍驻福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