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雄观”石刻在江苏镇江金山寺法海洞后南壁,民国时期篆刻家李健先生补篆重立。
 
“千古雄观”石刻书体为大篆,运笔凝重洒脱,雍容肃穆,浑厚苍茫,不据窠臼,大有气吞山河之势,落款为“李健补篆”。
 
原碑刻早年已损毁,现存碑刻为民国时期著名书法家,篆刻家李健先生补篆重立。
 
李健,字仲乾,号鹤然居士,别署鹤道人,江西临川人,为清末民初诗人、教育家、书画家、文物鉴赏家李瑞清之侄,亦是其得意弟子。李健幼习书法,十二岁学治印,兼事绘画,曾任上海美专中国系教授。
 石刻欣赏:江苏镇江金山寺“千古雄观”
金山寺,别名江天禅寺、江天寺,曾用名龙游寺、泽心寺,清康熙皇帝登临金山,赐金山寺名为“江天禅寺”。金山寺位于镇江市区西北的金山上,亭台楼阁层层相接,慈寿塔耸立于金山之巅,直插云天。把金山寺景观称为“千古雄观”,一点也不为过。
 
提起金山,人们总会想起“水漫金山”这一千古传唱的神话传说,可谓家喻户晓,孺妇皆知,金山也因《白蛇传》而名扬天下。
 
历史上的法海与《白蛇传》中的法海完全不一样,法海系唐朝宰相裴休之子,代太子出家后云游至金山,驻洞修行期间主持重建荒废寺院,被尊为金山禅寺开山初祖。金山寺上还有法海洞,是天然形成的石洞,就是唐代高僧法海禅师(俗名裴文德)的苦修场所,所以该洞又名裴公洞。

上一篇:匾额欣赏:广东广州怀圣寺“怀圣光塔寺” 下一篇:楹联欣赏: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