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义达里”门楼位于西四南大街路东,始建于1933年,原为清礼王府的一部分。
进入民国,王府后裔将府邸出卖,被天津韩姓商人购买此地,并建12所民居出租,形成了一条东西向的
胡同(约200米),
胡同口建门楼。门额上镶嵌有
义达里横书匾额,落款为“瞻庐
张济新”,上款为“民国二十五年仲春月”。
据称,“
义达里”之名为
张济新所取,最初源于巷内建有12栋小楼,故按欧美旧制,12个称为“一打”(英文dozen),亦谐音“义达”之意,
张济新的“
义达里”匾额题写时间为1936年。
巷内曾有七条小巷:乐群巷、贤孝里、慈祥巷、福德巷、忠信巷、勤俭巷和
义达里,1965年改地名时,将七条小巷统称为
义达里。
北京城有些“里”与
胡同有所不同,它不仅是一条
胡同的名称,可能是多条
胡同组成,是一片地区或小区的统称。
“里”在天津、上海等城市都有,但是北京的“里”有很强的人文内容,“
义达里”的故事就是其中一例。
张济新并不以书法名重,但看得出他早年曾受
馆阁体训练,书法刚劲遒丽,既有
赵孟頫之潇洒,兼取北碑之体式,书法中有武人之气质,开和张弛有度,气象不小,堪称北京
胡同里一块很有欣赏和历史价值的匾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