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书写的行书手卷,黄色熟绢本,长397厘米,高26厘米。书写内容为唐代韦应物的两首诗,第一首“贾常侍林亭燕集”110字,书28行,第二首“慈恩伽蓝清会”80字,书21行。
《董其昌行书卷》释文
高贤侍天階(陛),迹显心独幽。朱轩骛关右,池馆在东周。
缭绕接都城,氤氲望嵩丘。群公尽词客,方驾永日游。
朝旦气候佳,逍遥写烦忧。绿林蔼已布,华沼澹不流。
没露摘幽草,涉烟玩轻舟。圆荷既出水,广厦可淹留。
放神遗所拘,觥罚屡见酬。乐燕永(良)未极,安知有沉浮。
醉罢各云散,何当复相求。
素友俱薄世,屡招清景赏。鸣钟悟音闻,宿昔心已往。
重门相洞达,高宇亦遐朗。岚岭晓城分,清阴夏条长。
絪缊(氲氛)芳台馥,萧散竹池广。平荷随波泛,回飙激林响。
蔬食遵道侣,泊惟(怀)遗滞想。何彼尘昏人,区区在天壤。
韦司直燕集二诗。董其昌书于玉峰舟中。
钤印三方,朱文:董其昌,白文:太史氏,朱文:水穷云起之斋。
(注:括号内为原诗的正确用字。)
这幅手卷正文共49行,每行书多则5字,少则2字。手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到“何当复相求”止,第二部分到“区区在天壤”止,以“韦司直燕集二诗,董其昌书于玉峰舟中”作为结尾。作者根据艺术表现的需要,采用重按轻提、墨色干湿产生的若干段落的虚实节奏变化,使整幅文字具有节奏韵律感。首尾行书,草书自然穿插其间,行、草书大致各占一半。作品中有三处笔误:“陛”錯为“階”,“良”錯为“永”,“氲氛”錯为“絪缊”,“怀”錯为“惟”。
手卷以“高贤侍天階”开篇,五字用笔、墨色略显凝重,从“接都城氤氲望嵩丘”起,即入佳境,行书、草书相继跃然绢上,提按使转凸显精彩:重按浓墨之字,如 “丘、草、涉、淹、醉、散、何、赏、鸣、重、分、清、池、飙、蔬、侣、泊、惟、想、人” 一展洞达气力;上提俊逸之字,如“方、游、流、露、荷、广、神、所、屡、酬、闻、朗、随、遗” 尤存草书风骨神韵。第二部分中“岚岭晓”、“萧散竹”、“广平湖”、“激林响”、“食遵道”更是疑入怀素草书法帖中。“滞”字末尾劲笔一长竖,占三字位置,笔力从上而下,一贯到底,极有“屋漏痕、锥画沙”之意,并且“滞”字的左、右、下三面分别被“侣泊惟、想、何”重墨字所包拥,显得十分抢眼,此布局在董氏的书作中似不多见。末尾以“壤”字重墨收笔,与起首的“高”字形成前后首尾呼应,这种安排,是作者有意为之还是偶然得到,不得而知,但从通篇气韵与笔墨挥洒自如来看,这幅手卷应是董氏在心力具佳的状态下一气呵成的佳作。
上一篇:欧阳询《仲尼梦奠帖》赏析 下一篇:黄庭坚《家书帖》,珠联璧合尽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