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释慧休小楷《大般涅槃经卷》
敦煌遗书:隋大业四年释慧休写卷子本《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九》(带签),249X574.3厘米,台北国立中央图书馆藏。




慧休(548年—646年),俗姓乐,瀛州(今河北省河间县)人。《慧休传》、《灰身塔题记》称其是法师,《记德文》称其是论师。通常精通佛教教义,又能如法修行,并善于演说教法的僧尼称法师,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可见慧休在这两方面都比较突出。




慧休从十六岁起跟随树律师、灵裕法师学习,前后不到十二年,就已经可以从各个方面理解三藏。




开皇十一年(591年),灵裕应隋文帝征召,慧休随同,在长安先后从昙迁、道尼研习《摄大乘论》,从道洪律师听《四分律》,听法励律师讲律,深入律藏。




慧休的长安之行使其佛教造诣得到了第二次飞跃,并从此在全国扬名。




大般涅槃经(梵Mahāparinirvāna-sūtra)汉语拼音dà bō niè pán jīng佛教经典。亦称《大本涅槃经》或《大涅槃经》,简称《涅槃经》。北凉昙无谶译。40卷。




全经分寿命、金刚身、名字功德、如来性、一切大众所问、现病、圣行、梵行、婴儿行、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狮子吼菩萨、迦叶菩萨、憍陈如等13品,主要阐述佛身常住不灭,涅槃常乐我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一阐提和声闻、辟支佛均得成佛等大乘佛教思想。其理论与部派佛教中的大众部义理颇有契合之处,与《般若经》、《妙法莲华经》的重要思想也有一致的地方。




上一篇:祝允明小楷《录刘姬词及咏美人诗》欣赏 下一篇:丰坊小楷跋张旭《草书古诗四首》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