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秉绶作这幅匾额时是60岁,可以看出这是伊秉绶晚年之作。既然是晚年之作,那就不难看出这幅字体结构是结字方正,外缺中放。这也正是伊秉绶晚年隶书创作中努力执着的追求自我确认的32字美学原则。

伊秉绶隶书《花屿读书堂》欣赏

这五个字都可以看出处理的字形方正,横直一排。有所认为与早年临习《张迁碑》有很大关系,因为《张迁碑》多为方正,线条粗重厚实,更重要的一点是雁尾弱化。

伊秉绶隶书《花屿读书堂》欣赏

平常基本的隶书雁尾都是向外延伸的,但其这五字中的雁尾弱化的几乎看不出,这也刚好展现出结字方正来,也明显表现出外收中放,立体空间的张力。再看一下这幅与我们所认识的隶书所不同之处。拿唐代隶书而论,唐代隶书给我们一种工整、富贵、大方、雍容的特点,如《嵩阳观记》,这当然也受唐代盛行楷书和发展形势有很大关系。

伊秉绶隶书《花屿读书堂》欣赏

笔画浑圆平直且减少波折,使其古隶又回归到了质朴的感觉,再配合着这重量感浑厚大气的线条,有了稚拙与敦厚之气。这“華嶼讀書堂”五个字笔画都比较繁杂然后放在了同一个作品中,不然看出另一个特点是排线均匀,特别是“读”和“书”两个字,横画较多,但都均匀的排列下来井然有序,上密下疏在书这个字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伊秉绶隶书《花屿读书堂》欣赏

伊秉绶擅长大字隶书,且愈大愈壮,具雄杰之势。后人谓其书无唐后法,如汉魏人旧迹,颇有独到之处。其隶书笔划平直,墨色浓厚,结字方正,用笔粗细变化不大,全依布白而呈现出与众不同、迥异时尚的特色。

伊秉绶隶书《花屿读书堂》欣赏

上一篇:邓石如隶书《少学琴书册》欣赏 下一篇:没有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