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诗作。此诗寄赠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四位共患难而天各一方的朋友,抒写思念朋友而难以见面之意,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却有无法自抑的相思之苦。
 
此诗当是唐宪宗元和十年(815)秋天(一说夏天)在柳州所作。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这就是“二王八司马”事件。
 
柳宗元改谪柳州刺史。十年前与他一同参与“永贞革新”的友人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也分别出任漳州、汀州、封州、连州刺史。多年的贬谪生活使柳宗元倍感仕途险恶、人生艰难。元和十年诗人到达柳州以后,登楼之际,面对满目异乡风物,不禁百感交集,写成了这首诗。
 书法素材诗词: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唐]柳宗元
首句“城上高楼”,于“楼”前着一“高”字,立身愈高,所见愈远。“接大荒”之“接”字,是说城上高楼与大荒相接,乃楼上人眼中所见。于是感物起兴,
 
“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即由此喷涌而出,展现于诗人眼前的是辽阔而荒凉的空间,望到极处,海天相连。而自己的茫茫“愁思”,也就充溢于辽阔无边的空间了。
 
颔联“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写的是近处所见。登城楼而望近处,从所见者中特意拈出芙蓉与薜荔,显然是它们在暴风雨中的情状使诗人心灵颤悸。
 
颈联“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写的是远景。由近景过渡到远景的契机乃是近景所触发的联想:自己此时是处于这样的情境之中,好友们的处境又是如何呢?
 
尾联“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从前联生发而来,除表现关怀好友处境望而不见的惆怅之外,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望而不见,自然想到互访或互通音问;而望陆路,则山岭重叠,望水路,则江流纡曲,不要说互访不易,即互通音讯,也十分困难。
 
这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凄楚动人。
 
柳宗元,字子厚,出生长安(今陕西西安),祖籍河东郡,出身河东柳氏,所以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的散文最高,与韩愈齐名,韩柳二人与宋代的欧阳修、苏轼等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唐中叶时期,柳宗元和韩愈在文坛上发起和领导了一场古文运动,提出了一系列思想理论和文学主张。
 
在文章内容上,针对骈文不重内容、空洞无物的弊病,提出“文道合一”、“以文明道”。要求文章反映现实,“不平则鸣”,富于革除时弊的批判精神。
 
在文章形式上,提出要革新文体,突破骈文束缚,句式长短不拘,并要求革新语言“务去陈言”、“辞必己出”。
 
此外,他们还指出先“立行”再“立言”。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主张。韩柳二人在创作实践中身体力行,创作了许多内容丰富、技巧纯熟、语言精练生动的优秀散文。古文运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上一篇:书法素材诗词:江雪[唐]柳宗元 下一篇:书法素材诗词: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