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隆行书《邯郸行》欣赏
乾隆对自己的诗词歌赋及绘画书法颇为得意,尤其书法,自认为集历代书法艺术之大成。乾隆善楷书、行书和行草书。乾隆首次南巡,路经邯郸,登丛台、品美酒,联想赵武灵王雄才大...
乾隆对自己的诗词歌赋及绘画书法颇为得意,尤其书法,自认为集历代书法艺术之大成。乾隆善楷书、行书和行草书。乾隆首次南巡,路经邯郸,登丛台、品美酒,联想赵武灵王雄才大...
陈基,元末江南著名文人,受业于当时著名学者黄溍,随之游京师,被授以经筵检讨一职。陈基以诗闻名,书法却少见提起。书法受李北海影响,上追二王,风格秀逸。同时也擅篆书。...
《梁公神道碑》刊立于唐大中三年(849)书者张模名不见经传,但此碑在书法上却颇具艺术价值和赏学意义,《梁公神道碑》用笔纯正,已无初唐那种瘦劲、媚艳,而点画振动气息通畅...
《始平公造像记》是北魏书法全盛时期较早的作品,被认为是走向成熟的楷体书。是北碑中以方笔为主的雄强书风的典型代表,通过学习可壮其胆、强其骨、厚其力、生其势,益处良多...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今福建省仙游县)人 。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其诗文清妙,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
伊秉绶(1754-1815年),字祖似,号墨卿,晚号默庵,清代书法家,福建汀州府宁化县人,故人又称“伊汀州”。虽然伊秉绶四体俱能,但以隶书为最佳。其隶书为汉碑中雄伟古朴一类。...
《步轝郎张元祖妻一弗为亡夫造像记》又称《一弗造像题记》。正书,10行,一行3字。造像龛位于古阳洞北壁,是龙门二十品造像龛之一,下方邻比丘惠感造像龛,是龙门二十品中最小...
《牛橛造像记》,全称《太和十九年十一月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为亡息牛橛造弥勒像记》,碑文字体端庄整肃,龙门二十品之一。是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氏(后改”尉”姓)为...
后人普遍认为《游包山集》是王宠的小楷代表作。宋苏轼曾说:“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王氏这卷《游包山集》,其结体“宽绰而有余”,其书风旷适疏宕,遒...
鲜于枢题跋《杨凝式夏热贴》,大德五年七月为鲜于枢信笔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鲜于枢的书法成就,主要在于行草书。鲜于枢的执笔方法很有特点,善于使用独特的回腕法。...
魏碑精品《太觉造像》记,依据其风格和所处的位置,应当在北魏孝文帝太和末年和宣武帝景明初年之间。名列《龙门二十品》之代表佳作。...
张迁碑隶书《汉张公方表颂初拓本》,全称《汉故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亦称《张迁表颂》,碑石原来在山东东平州,今置于泰安岱庙炳灵门内。汉代中平三年二月刻,明初出土。碑...
郭畀,元代书法家。业承家学,擅长辩论,通晓蒙文,身材魁梧,蓄有长须,人称郭髯。《天仙剪碎詩》这幅行书端秀多姿,劲利挺拔,师承赵孟頫,但不及赵字的圆润妍媚。...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柳公权书法以楷书最着,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他上追魏、晋,下及初唐诸家笔法,又受到颜真卿的影响,在晋人劲媚和颜书...
陆游的书法,结体以杨凝式书迹为本,参杂欧之险势,其体态天真稚拙,又来自李北海《岳麓寺碑》及颜鲁公的《麻姑山仙坛记》等,其章法多有杨凝式《神仙起居》之意趣,尤其富有...
阮元(1764-1849),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
扫一扫,更精彩